被人情世故多了
2020-02-13 00:59 来源:璧山县养生网
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特别幼稚的人,但可能从小生活在一个商人家庭,还是耳闻目染的学会对谁都笑脸相迎,而随着年龄的递增,长得又急了一点,所以大概给很多人留下了成熟世故的印象。
加之比较健谈,或者说是个话唠,很多初识的朋友都觉得这个人比较容易接近。接触的多了,反而会觉得并不是这么回事。
在绝大部分时候,我们都一样,试图把最好的自己展示于他人面前,或者说是用友善的面孔面对所有人。
但活的时间长了吧,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接受稍微懂点人情世故的人,但是反过来,未必会对你温柔以待。
贰
前几天,我有个朋友跟我吐槽。她在一家银行某支行工作,即将上调到分行去。这应该是件好事,她最近心情也不错,但很快就被打断了。支行的行长突然找到她,对她说,虽然你在这待不了多久就要去分行了,但还是要低调点。她懵了,遂问行长,为什么要这么说。行长告诉她,有人到他面前说,这个朋友在同事之间放话,说自己业绩好,马上就要上调了,然后还流露出对支行和行长的不屑。
朋友觉得很委屈,我问她是不是真说了这样的话。她说她只跟几个认为平时处的还不错的同事说了即将上调离开这个事。她问我怎么办,应不应该去找行长解释清楚,甚至要求跟在行长面前嚼舌根的人当面对质。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怎么解答她的困扰。去诚恳的找行长解释一番,一则确实没必要,二则解释了行长未必会相信。或者把那个挖出来,发泄一通怒火再与他绝交,似乎也不是可选之道。
我问她,你觉得这个嚼舌根的出于什么样的心态,她说想不明白。后来我想了想,可能是出于嫉妒,或者出于对行长的阿谀,踩一个即将离开无关紧要的人表达自己的忠诚。朋友很难过无语,说平时我对所有人都很友善。
我一瞬间好像明白点什么,我对朋友说你太单纯了。
而在成人世界里,有一个词与单纯是相对应的,就是:愚蠢。
叁
有个兄弟在老家做公务员,是个很勤奋也很明白事的人,工作三四年,领导、同事都赞誉有加。在单位很会做人,阿谀领导不明显,对待同事也一视同仁的友善。前段时间,他提任副科级,组织部门下来做民调,他很安心。但是反馈的结果却让他很失望气愤。他偶尔给领导带个早点,但每次都少不了办公室同事一份,在民调中被人说成鼻孔朝天,天天抱领导大腿,对同事颐指气使,不尊重老人。逢年过节他给领导送一份有心意却不违反法规的礼品,平时出差旅游也从不会忘记给同事带些特产,被人说成跑官要官。
他问我他做错什么了。我真说不出什么。
他还是跟我一样,太年轻,他有一肚子的情绪难以抑制,在办公室里少了些笑脸,多了些城府。随即一向对他青睐有加的领导就找他谈话,隐晦提醒他要注意低调谦虚,团结同事。
他更郁闷了,横竖都不是,究竟要怎么样。
肆
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会与人打交道的人,在同年人中算是早慧的。而且在我看来,所谓的人情世故是大家都认可的一种套路。我学会了用,应该所有人都会接纳。即便是带了一副面具的笑容,也能换回一张即便伪善的笑容。
后来,我就渐渐发现,所有我认为的皆大欢喜,在有人眼中,都会变成一根刺。
而那些我们努力释放的善意,会被人不屑一顾,甚至从一个很负面的角度来诠释。
那我们都错了吗?
几年前,我的大学室友很喜欢说一句话,千万不要试图去包容一个傻逼,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低到跟他一样的高度。我曾经很不屑于这句话,因为我觉得,宽以待人,人必然宽以带我。
但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这话说的太好了,足以解决上面所提到所有困惑。
其实,时间会把人分门别类,就像我们的微信里可能有一千个好友,而对话框里经常出现的头像就那么几个。有的人止于玩伴、同学、同事,一旦生活中脱离了接触后就毫无联系。
所以,你不能指望所有人的人情世故都能与你的人情世故对焦。
但起码到现在这个年龄,我还是觉得我们还是要懂点人情世故,所谓的人情世故可能不是圆滑,也不是带着一副永恒的面具去对待所有人。只是在复杂的世界与凌乱的关系中,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且最好能不在伤害别人的基础上。
我们还是应该学会在单纯与愚蠢之间,找寻一个知世故而不囿于世故的平衡点。
这两天朋友推荐了一部电影《熔炉》,情节就不说了,但有句话拿来我们共勉。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愿我们都不被自己的人情世故所伤害。
锦州十佳男科医院
舒筋活络正骨水